教学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服务 -> 教学服务

【2019呼和浩特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突破】——《曹刿论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05-05   点击次数:7032 次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重点字词解释

师:军队。 伐(fá):讨伐,攻打。 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见:觐见。


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凭什么作战。以:介词,用,凭,靠。


安:养。 弗,不。 专,独自专有。 对:应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徧:通“遍”遍及、普及。 牺牲: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 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孚,为人所信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


情:(以)实情判断。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一类事。


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战则请从:(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之,凑足音节,无实在意义。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轼:此指车前的横木。 逐:追赶、追击。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故:原因,缘故。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无实义。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鼓,击鼓。


再:第二次。 竭:(士气)枯竭。 测:估计,推测。 伏:埋伏。 靡(mǐ):倒下。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三.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15.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 今义:砍)


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四.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必以信)


5.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战则请从)


6.之: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


7.安: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8.加:戴上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夸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五.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六.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状语,下车


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失败



七.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何以战?


2.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省略句


1.省略主语:对曰:“小信未孚,民弗从也。”【省略了主语“曹刿”。】


2.省略宾语:必以分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


3.省略动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 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


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九.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形象分析


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1)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2)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的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另外,曹刿还是一个有爱国之心的杰出平民知识分子。


2、鲁庄公形象分析


《曹刿论战》一文中,以表现曹刿这个形象为主,鲁庄公是个起到对比衬托作用的形象。


缺点:(1)平庸无能,表现在“鄙”和无“远谋”。 (2)军事上的急躁轻进


优点:(1)不高高在上。不因曹刿是一个平民而拒绝接见;


(2)善于纳谏。不仅见,还有问必答,有求必应。(3)礼贤下士。打仗时还让他同乘一辆战车。


(4)尽职尽责。平时详细了解大大小小的案件,为百姓排忧解难,打仗时身先士卒,亲临前线。


(5)他不固执己见,能从谏如流。他提出的迎战条件前两条遭到否定,他不气恼,继续提。打仗时要反攻,要追赶又连遭制止。


(6)不耻下问,认真求实。不掩饰自己的无知,战后虚心向曹刿请教致胜之道,学习战争经验。


他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用人不疑,放手让曹刿施展才干,可谓虽鄙不顽犹大智。可以说,没有庄公的允许和支持,曹刿怎样有志有才,也得不到施展。


3、本文的两条线索


《曹刿论战》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4、鲁国战胜齐国的根本原因


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三:


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5、论战的内容:


(1)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曹刿三问鲁庄公“何以战”,鲁庄公表示用来养生的吃的穿的不敢独自专有,必分给手下大臣,曹刿当面否定,认为这是小恩小惠,只施恩到贵族,没遍及平民百姓“民弗从也”因为当时的战争并未有专门的常备军,都是靠征召奴隶,国君施恩只给贵族,受奴役的奴隶当然不肯为国君卖命。庄公又表示对神的虔诚,希图靠神灵保佑使战争取胜,也被曹刿否定,当庄公表示“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能情”时,曹刿认为可战矣,因为国君尽了自己的本分,关心民情,能取信于民,民为之死战,战则必胜。


(2)选择恰当作战时机:敌竭我盈、后发制人的战术原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保护士气,凭士气战胜敌人。


(3)注重调查实际情况,知已知彼,取得全胜。齐强鲁弱,当齐师败绩时,曹刿不同意庄公冒然追击,而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见“辙乱、旗靡”才言“可”终获全胜。


6、文章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文章详写曹刿关于战前准备和战机把握以及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从而表现了曹刿的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杰出才能,而对表现中心无关的内容,如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规模,军事装备情况,战争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都略而不提。


7、贯穿全文的一个词是什么?


答:“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篇。


8、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都有哪些?


答:有:赤壁之战、牧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城濮战役。


十、中考例题解析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战前:鲁 浅陋 ;曹 有远谋;战时:鲁 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2分)


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


5、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 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6、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答: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7、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转载自英 华 九 州语文网


答:(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8、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答:例: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意思对即可,可用现代文回答。)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一网打尽

一、2016·湖北省襄阳卷】10 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 ②据:保佑。 ③易物:改变祭品。 ④繄(yì):句中语气词。 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⑥若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 ⑦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 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 ⑩腊:岁终祭祀。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乡人曰 其:             

德是依 惟: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弗敢专也,以分人          吾享祀丰洁,神据我

B. 皇天无亲,惟是辅          斯是陋室,惟吾

C. 肉食者谋,又何间焉        遂袭虞,灭

D. 一战                     宫之奇其族行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15.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        ”可知,乙文从“             ”可知(用原文作答)。(2 分)

16.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

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 分)

答:                      

【答案】

12.  ①他的。②只。(各1分,共2分) 13.D (2分)

14.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狱”“虽” “察” “情”必须译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1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吾亨祀丰洁,神必据我。(每空1分,共2分)16. “徳”(或:“明徳”“仁德” “重德” “重视仁德”等)(1分),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1分)。(共2分)

 

二、【2016·湖南省娄底卷】

(一)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惟长/堤一痕

C.是/非木柿       D.夫/大国难测也

答案:B(解析:“长堤”是一个词,不应分开)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大之(案件)         B.逢暴雨(通“猝”突然)

C.公将鼓(代词、那件事     D.一战(介词,凭借)

答案:C(解析:“公将鼓之”的“之”字不解释为代词,那件事,而应是音节助词,不译)

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答案:A(解析:应是详写战前,略写战中,战后。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                

答案: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答案:“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14.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理在哪些地方。

答案:“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
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
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
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解析:根据文章内容,通过分析战前、战中、战后的肉食者和曹刿的不同表现来做答)

 

三、(2017·庆阳中考)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补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日:“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日:“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日:“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日:“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释】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肉食者            ②小惠未      

③再之,必走          ④势如雷不及掩耳       

2)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

 

(4)【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1)①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②通“遍”,遍及、普遍

③击鼓进军              

④快,急速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 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答“彼竭我盈,故克之”亦可)

4)【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1分)略写战争过程;(1分)【乙】文详写战争过程

 

四、【2017海南中考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神弗        福:福气

B.小信未        孚:为人所信服

C.虽不能        察:明察

D.夫大国,难  测:揣测,估计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          伤先帝之明

B.再衰,三而竭  广起,夺杀尉

C.公将鼓        陈胜佐

D.公问        安陵君许寡人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15.把上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

12.A

13.B

14.D

15.(1)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五、【2018湖南怀化卷】(17分)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牺牲玉帛            2)肉食者           

3)门官            4)公伤       

13.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指标一处)。(2分)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15.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1)【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2)【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

16.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答案】

12.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猪牛羊等;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歼:被杀死;股:大腿。

13.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4.(1)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2)对方人多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15.(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

16.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2分)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2分)

 

六、【2018丹东中考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暑不张盖,寒不被衾。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当其合战,必立矢石之间,所以齐劳逸,共安危也。夫人之所乐者,生也;所恶者,死也。然而矢石若雨,白刃交挥,而士卒争先者,非轻死而乐伤也。夫将视兵若子,则兵事将若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故语曰:父子兄弟之军不可与斗。由其一心而相亲也。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以情亲之,则木石知感。

一节选自《臣轨》

[注释]盖:伞盖。办:置备。事:侍奉。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焉(_____)  2)必以_____)

3)将不言_____)  4)所者,死也(_____)

13.请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14.根据选文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1)[甲]文通过曹刿和庄公的对话说明了什么是作战的先决条件?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乙]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什么结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12.(1)参与(2) 守信 诚实 说真话(3)疲倦(4)厌恶

13.(1)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古时善于带兵的将领,必定身先士卒。

14.(1)取信于民(2)父子兄弟之军不可与斗。由其一心而相亲也。

七、【2018山东荷泽卷】

曹刿论战

《左转》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 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贞观政要》(节选)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①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 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②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 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注】①物:众人,此处指百姓。②斯须:片刻。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①又何焉(                  

②神弗也(      

③彼竭我                  

令腹饱(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可一战 物喜        

B.登轼望之 游人去禽鸟乐也

C.公将鼓 当思在心      

D.惧有伏     置土石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 分)

       广           

10.结合《<贞观政要>节选》和下面两则材料,请你谈谈对“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的理解。(2 分)

材料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选自《孟子》)

材料二: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选自习近平《之江新语》)

 

【答案】

6.①参与 ②赐福,保佑  ③充满 ④经常

7.C

8.①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②人们都知道恐惧而躲避灾害,却不知施行仁义,灾害就不会产生。

9.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10.施惠于民,是为人君者首要考虑的事情,只有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国家的福利,才能获得老百姓的拥戴和支持,也就是得民心;共产党现在所做的事就是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因而也就获得民众的支持。反之,如果君主和政府只顾自己享受和逐利,不顾民众死活,那么民众就不会支持它。


0

Copyright © 2015-2019 鄂尔多斯燕之,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2022003358号-1     营业执照

联系人:张老师    手机号:15804891004

地址:达拉特旗陶瓷广场A2座

蒙公网安备 15060202000462号